莱州湾西南岸河口地貌演化及典型环境要素的遥感研究
其他题名Study on Estuarine Morphodynamic evolution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Southwest Inshore of the Laizhou Bay Using Remote Sensing
刘艳霞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黄海军
2010-05-20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专业环境科学
关键词沙坝地貌 遥感 泥沙通量 污染 数值模拟 小清河口
摘要河口和潮汐海湾是受陆海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一个复杂动力系统,是陆海相 互作用研究的理想区域。特别是大河影响下的邻近海域,其海岸带发育、动力地 貌、生态环境必将表现出复杂的特征,开展该区域的陆海相互作用研究是非常必 要的。本文采用遥感定量反演手段和泥沙模拟估算方法,结合多年潮汐数据、河 口段水文水质观测数据、近岸区遥感和历史图件等从研究莱州湾西南近岸物质组 成与输运特征,河口沙坝地貌演化及动力机制,河口拦门沙发育演变,水质状况 监测分析等方面探讨黄河影响下的风暴潮、水质污染灾害严重的莱州湾西南近岸 区域的陆海相互作用特征。 结果表明,近岸为典型粉砂淤泥质的莱州湾西南海岸,其泥沙主要来源于近 岸与外海再悬浮供沙、黄河来沙。海区内泥沙运移格局主要为外海泥沙有由河口 口门外向河道运移的趋势、莱州湾西部近岸海区存在一股黄河南向的沿岸泥沙 流,其主要在淄脉沟口以北区域沉积。在正常天气条件下,河口及附近海区泥沙 含量较低,风暴潮期间本海区的悬浮泥沙含量将增加4-5 倍,最高可达10 倍, 其泥沙运移范围主要在河口与近岸海域。 小清河河口属陆海双相缓混合型,其河口堆积地貌主要包括河口沙嘴、沙坝 和河道拦门沙体。径、潮流携带泥沙分别在河口区和口门以内落淤形成拦门沙体 和堆积沙坎。在NE 向波浪和NE-E 向的涨、落潮流作用下,局地再悬浮的泥沙 和沿岸流携带的部分输沙堆积在河口北侧,形成沿落潮流方向延伸的河口沙嘴; 河口段河道南移过程中存在沙嘴、沙坝相互转化的自调整过程,并认为1979-1982 年和1997-2000 年两个时间段为自调整过程的中期。 根据小清河河口沙坝的发育过程及其发育特征,本文提出了该沙坝地貌发育 演变的概念模式。
页数127
语种中文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ir.yic.ac.cn/handle/133337/866
专题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知识产出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艳霞. 莱州湾西南岸河口地貌演化及典型环境要素的遥感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D2007_LYX.pdf(12317KB) 开放获取--请求全文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查看访问统计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艳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艳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艳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